什麼是賽德克族?
「賽德克族」一詞是由Seediq/Sediq/Seejiq轉譯而來,代表人類、人群以及賽德克族的自稱用語。賽德克族分為三個語群,分別是Seediq Tgdaya(德克達雅)、Sediq
Toda(都達)、Seejiq Truku(德路固)所組成,其中德克達雅、都達和得路固原本是地區名稱。在2008年4月23日,賽德克族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第十四族,人口約在8千至1萬左右。
依據考古學家及語言學家的研究指出,賽德克族至少在台灣生活已經超過5千年,屬於南島語族(Austronesian)之一支。所謂「賽德克族」一詞是由Seediq/Sediq/Seejiq轉譯而來,代表人類、人群以及賽德克族的自稱用語。一般而言,達悟、泰雅、布農、賽夏、排灣、魯凱、鄒…等族群名稱意思多半是指「人」或「同一群人」。賽德克族過去並沒有「族」的概念,首度以「賽德克族」名稱出現在文獻,是1917年(大正6年)日治時期出版的《蕃族調查報告書:紗績族前/後篇》。日治時期的人類學者依照台灣原住民族固有文化特質與體質、體型特徵、語言差異…等因素,將賽德克族納入泰雅族亞族,但是賽德克族人從以前就知道自己是Seediq,與另一群泰雅族人(Atayal)不相同。
賽德克族分為三個語群,分別是Seediq
Tgdaya(德克達雅)、Sediq Toda(都達)、Seejiq Truku(德路固)所組成,其中德克達雅、都達和得路固原本是地區名稱。原先分佈在中央山脈東側的東賽德克人(大部分為太魯閣群)於2004年1月14日經政府核定成為原住民第12族,正名為太魯閣族,人口將近3萬人。西部德克塔雅群(Tgdaya)和都達群(Toda)的賽德克人亦積極向政府提出正名運動,在2008年4月23日,賽德克族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第十四族,人口約在8千至1萬左右。Seediq/Sediq/Seejiq三種不同的書寫(記音),是因為三個語群之間有地方語音聲調上的差異。三語群族人主要分佈在台灣本島中部、東部及宜蘭山區,包括祖居地南投縣的仁愛鄉,移居地花蓮縣秀林鄉、卓溪鄉及萬榮鄉,以及宜蘭縣大同鄉與南澳鄉。
■參考:黃國超撰述。
0 意見 :
張貼留言